全球十大网赌正规平台

图片
龙潭旅游 首页>龙潭旅游
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政府| 2014-04-11 11:11
打印 |
字号: v|
乌拉公拉玛村
    乌拉街古建筑中曾有“八庙四祠三府一条街”之说,这条街就是清代乌拉古城的尚义街,俗称商业街。商业街的南端是天泰门,也就是乌拉古城的南门。出了天泰门就是公拉玛的地界了。“公拉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位于现在的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南部,也就是清代乌拉古城的南门外。公拉玛这个名字是出于满语音译,汉语意思是“兔子”。为什么满族人会给这里起这么一个名字呢?这要从公拉玛的地理位置说起了。公拉玛地处松花江乌拉街段的东岸,这里地势平缓而且人烟稀少,古城的南门外根本没有几户人家,几乎就是一片荒草甸子。江边灌木丛生,很适合兔子等小型野生动物生长,那些牲丁子弟经常携弓带箭来此打猎,而兔子经常会成为他们的囊中猎物,因兔子多的地方,便有了公拉玛一名。

  公拉玛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村落里根本没有几户人家,只是沿着驿道有几处低矮的小草房,驿道的南端就是清王朝时期官方沿松花江设在乌拉街江段的首个渡口,史称“哨口”,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那个时期公拉玛的东面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不便行走,因而由哨口过江经吉林市郊区的通溪、九站到吉林市,这条驿道(也称西道)便成了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传递军政文化、运送军械、粮秣、贡赋以及押解流犯的必经之路。到了民国时期,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为了方便抢夺中国的物资,才修筑了吉哈公路。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首次东巡,从吉林城乘船前往大乌拉虞村(现在的乌拉街旧街村),浩浩荡荡的几万人马就停泊在公拉玛的哨口(因为那时官渡地面广阔),哨口的码头就是清圣祖康熙的登岸处。清圣祖在乌拉驻跸期间,遍访民情、游览名胜、会晤衙门众臣,同时留下了如《入乌拉境》等诗篇,同时在圣祖的心底也留下了一点淡淡的遗憾。当清圣祖三十七年再次来到乌拉时,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在松花江亲自捕打鳇鱼与民同乐,并为此赋诗一首《临江夜火打鳇鱼》。为迎合圣意其扈从近臣也赋纪事诗,其中一首:“镇城南边依水居,长白分来一脉余。隔岫晓烟笼紫鼠,临江夜火打鳇鱼。招来甲士强能挽,住久流民籍未除。共说年年曾望幸,不图今日度銮舆。”此诗无疑告诉我们清圣祖康熙帝捕鳇鱼的地点就在哨口附近。 

  清同治七年(1868年)乌拉街的民众选此吉祥之地,并募捐善款修筑了在吉林地区享有盛誉的“松花江第一祠”。“松花江第一祠”是“八庙四祠三府一条街”中的“四祠”之一,位于公拉玛村哨口江东岸高埠之处。祠堂周围有围墙,用砖砌筑,周长70米,高2米,墙正中是砖砌的门楼。祠堂内悬挂着“永镇江干”的横额一面。祠内设有龙王牌位,正面墙壁是彩绘蛟龙出水的图案,东面粉壁草书唐诗,供桌上设有铸铁香炉和磬钵。 

  祠堂南50米处置有面向江岸的九眼透龙碑两通,每年三月三,会道和船工以及渔民都要举行祭祀,祈求龙王庇佑,以保岁岁平安。据耄耋长者回忆这一日真可谓是万人空巷,而哨口却是人头攒动——推车的、担担的、背筐的、挎篓的;坐车的、坐轿的、算命的、买药的……形形色色的人在三月三这一天都要光顾这松花江第一祠。一是来烧炷香祈求龙王庇佑,二是这一天这里人多做买卖的想多赚点,不做买卖的也想看看热闹。可见“三月三”早已成为多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纽带,也是乌拉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佐证。可惜的是这个名噪一时的“松花江第一祠”在当年“破四旧”运动中被毁,留下的只是耄耋长者残缺的记忆。 

  现今的公拉玛已经成为乌拉街主要的蔬菜生产及集散地,每到盛夏初秋季节,乌拉街的大白菜、紫皮蒜、毛葱等各类蔬菜就都集中在这里,并由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各国。